秋冬季節,氣候比較干燥,這一時期也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學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場所。為有效預防與控制呼吸道傳染病在學校的發生和流行,確保師生身體健康,請廣大師生關注冬季呼吸道傳染病預防知識的相關信息,了解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增強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識。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冬季常見流行病的預防知識:
比較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包括:
流感、流行性腦脊膜炎、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其中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的首位,下面我就學校常見的幾種多發病與大家一起學習。
一、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性呼吸道傳染病,經飛沫傳播,臨床典型表現為突起畏寒、高熱、頭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癥狀,而呼吸道癥狀較輕。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為3~4天。嬰幼兒、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發肺炎,預后較差。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變異,人群對及易變異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為大流行,前幾年大家都知道的比較大的流行性感冒H7N9,H1N1等,都是甲型流感;乙型病毒多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為散發型。
預防措施:
(1)患者隔離和治療一星期。
(2)患者用過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陽光暴曬2小時。患者的房間可用紫外線照射或食醋熏蒸,進行空氣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暫停集會和集體活動,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門。
(4)流行期間可以用抗病毒藥物作預防。
(5)流感滅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預防同型流感作用。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帶病毒者是本病的傳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兒童和青年中發生,尤以5-15歲患者較為多見;2歲以下,40歲以上很少發病。腮腺炎在冬春季節發病較多。一次感染后可獲終生免疫,但個別抗體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本病潛伏期4-21天,平均18天。患者受感染后,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熱、頭痛等癥狀,其后則出現一側腺腫大或者兩側腮腺同時腫大而變形,局部疼痛,開口和咀嚼時疼痛明顯,食酸性食物脹痛加劇。
預防措施:
及時隔離患者至消腫為止。服用中藥抗病毒沖劑預防,流行季節注射“麻腮風”疫苗提高免疫力。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冬春季好發。病人為主要傳染源,通過飛沫經空氣及病人用具傳播,傳染性強。
主要癥狀:潛伏期1-2周,發病初期伴發熱、頭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適等癥狀。1-2周后軀干皮膚出現斑疹,數小時后轉化成丘疹、皰疹晶亮伴瘙癢,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現,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時存在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疹。
預防措施:
及時隔離患者7-10天至全部干涸結痂為止。避免接觸患者分泌物,有條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節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綜上歸納:
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表現:
是發熱,乏力,頭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癥狀。
它的診斷和治療需要由專業人士指導來進行,我們主要還是以預防為主;那么切斷傳播途徑是關鍵。
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塵埃進行傳播。病人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可以從鼻咽部噴出大量的含有病原體的飛沫懸浮于空氣中,被我們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傳染,甚至造成大面積流行。
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總體原則應為以下幾點:
1.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
2.加強衛生宣傳教育,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咳嗽、打噴嚏時用手帕捂住口鼻,不隨地吐痰,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3.隨著秋冬季氣溫的變化,要隨時注意增加衣服,睡覺時一定要蓋好被子以免受涼生病。
4.教室、寢室注意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加強消毒,使用過氧乙酸、84消毒液、食醋熏蒸等方法進行消毒。
5.學校開展晨檢制度,以便及早發現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6.盡量不到或少到人群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7.合理飲食,注意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8.如果已患了呼吸道傳染病要及時進行治療和隔離。
9.適當的采取預防性服藥措施,如服用板藍根沖劑、抗病毒沖劑等藥物。
10.盡量不到衛生條件差,沒有消毒設施的小餐館用餐。
11.呼吸道傳染病都有相應的預防疫苗可供注射。